PG电子奶茶

  • 品牌新闻
  • 中国国家品牌网打造新时代媒体矩阵

    发布时间:2024-03-21 17:23 来源:PG电子奶茶 阅读次数:

      2018年5月10日,第二个中国品牌日。一场特殊的晚会,在湖南卫视演播厅拉开帷幕。在这场以品牌而非明星为主角的盛典上,来自全国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属性的品牌企业共聚一堂,向全国观众特别是年青一代消费者,展示了中国制造于品牌层面的非凡成就。

      这,就是中国国家品牌网、新华网、湖南卫视联合举办的“2018中国品牌年度盛典”。除去以品牌为主角的特性之外,主办方的媒体跨界组合,亦引发了人们的惊奇与热议。

      实际上,这只是中国国家品牌网作为国内品牌领域最权威信息平台,在推动中国品牌集体崛起、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在品牌传播领域,为中国品牌所贡献的创新之一。

      5月9日,“2018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在上海发布。此次是我国首次依照品牌价值发布中国品牌前100排名。该品牌百强榜,是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组织有关权威单位和专家进行评价和发布。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中国中央电视台五家单位联合发起,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复成立的从事品牌建设工作唯一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中国国家品牌网,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主办的国家级网站,是我国品牌领域最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

      pg电子游戏官网

      如果把品牌定义为能够为使用者带来荣誉感的事物,那么产品就是实现这一效应的基础。产品搭载着品牌所有与之相关的信息,决定着品牌能否呈现出经营者所期望的面貌。

      然而,静止的美好,终究无法声名远扬。即使有了产品的基础,品牌的建立与发展,亦需要“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就是传播。

      传播对品牌的塑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品牌而言,传播的作用,就在于将品牌的核心价值与理念等积极元素,借助广告、公关、销售、人际等媒体手段,在消费者群体中传扬、播发和互动,进而促进市场销售,获取利润,并建立品牌的无形资产。

      尤其在信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今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已然无法适应这个品牌过剩、消费需求分秒变换的中国市场。再出色的品牌,再优秀的产品,只有通过有效的传播,才能够为社会公众所认知,才能够实现品牌与目标消费者的有效对接,为品牌及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开拓自己的一席之地。

      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媒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s”,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今天的媒体,一般指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播发者传递到接受者的一切技术手段。

      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从结绳记事、篆刻竹简,到雕版印刷;从手抄小报,电报广播,到电视,直至今日的网络时代,媒体的变迁,更似一部技术与文明的进化史。

      如今,以数字化与移动化形态出现的新媒体,冲击了过往品牌传播的传统理念与模式,将媒体发展推向了更加深广和复杂的阶段: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凭借着体制带来的背书与权威身份,愈益焕发更高的价值;新媒体的孳生繁盛,实现了品牌传播效率与多元上的极致,但也带来新的不可控因素……

      总之,在传播技术得到革命性变更的今天,新媒介的诞生与传统媒介的新生,既为品牌的传播提供了机遇,也对中国企业媒体运用的多元化整合能力,提出了关于生存的艰巨挑战。今天,中国经济的品牌时代已经到来。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化,外资品牌开始渗透到中国的各个领域。基础薄弱的中国品牌,面临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它们不仅要补上产品质量的旧课,更需尽快掌握媒体的全新特质和方法,才能保证不被优进优出的时代所淘汰。

      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但目前,中华老字号的发展,普遍遭遇困境。当下,我国老字号企业的发展状况,普遍堪忧。目前,全国由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是1128家。其中73家为上市公司,包含156个品牌。这些老字号中,如同仁堂、全聚德、东阿阿胶、稻香村这样不断发展壮大的仅占三分之一。多数老字号经营情况欠佳,惨淡经营。不少老字号甚至处于“僵尸”状态,空有品牌,已无产品上市。

      曾经辉煌的老字号,正被当代消费群体忽略和遗忘。作为将推动中国品牌发展为己任的中国国家品牌网,深感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华老字号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6年9月28日,“中华传统老字号振兴计划”在北京启动。该计划由新华社《参考消息》,联合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以及同仁堂、全聚德、东阿阿胶、中茶集团、青岛啤酒、郫县豆瓣、一得阁等老字号企业发起,旨在发现一批具有底蕴与潜质的老字号企业,通过媒体宣传、资金扶持、市场指导等手段帮助其实现复兴、重返当代市场,以此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好号召,在带动中国企业走向品牌经济的同时,为崛起中国的“走出去”,打造坚实的文化软实力。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资深教授厉以宁,新华社主要领导,各老字号企业负责人,中央媒体以及来自全国十几个省的地方媒体出席了启动仪式。

      因为它们是现代商业意义上最早的中国品牌,是中国品牌史的开创者与记录者,是当前最具品牌价值的中国企业群体。在当前中国经济走出去、消费升级等背景下,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中华老字号,是基础最好、机会最大、价值最高的品牌群体。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开放程度的深入,中国人的消费行为迎来了快速升级。但我们的企业,依然普遍处在价格竞争阶段,无法提供满足这股庞大需求的高品质产品。

      另一方面,物质生活的提高,让国民开始有意识寻找新的消费对象和方式,来进行身份和个性的彰显。而随着国力的增强,崛起的中国,亦需要突破“世界工厂”、“低端制造”等陈旧形象,打造以文化为核心、以品牌为载体的全新大国名片。

      对于品牌经济的到来,国家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与准备。面对供给体系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我国提出供给侧改革,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其重要抓手之一,是品牌。但工业化晚于西方的中国,在讲究历史积累的品牌竞争中,天然处于劣势。年轻的民族品牌,欲在在世界市场上,以品牌而非廉价品的身份得到认可,仍然艰难。

      面对以上状况与需求,在中国国家品牌网看来,兼具经济价值与文化内涵的中华老字号,无疑是中国品牌实现突围的最佳选择。

      近年来,随着品牌竞争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国家高度重视老字号发展,大力倡导品牌强国战略。2014年,习做出“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其中之一便是“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6年5月,习又提出要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大“字号”为优化产业结构指明方向。

      2016年5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名牌,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关键工作之一,便是推动中华老字号传承升级,支持企业培育新品牌;5月26日,国务院发布《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若干意见》;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宣布实施“品牌基础建设工程”、“供给结构升级工程”、“需求结构升级工程”三项重大工程。

      一度因为跟不上市场经济的速度而沉寂的老字号,正随着国家的重视与民众的需求得到了重返和振兴的机遇。中华老字号振兴计划的推出,可谓恰逢其时。

      在筹备过程中,“中华老字号振兴计划”办公室邀请全国老字号企业,进行了多场深度座谈,了解他们的真实状况与需求。最终发现老字号企业主要受困于以下几大问题:

      一是体制和观念滞后,阻碍老字号的改革创新。许多老字号企业因循守旧,体制僵化,冗员严重,缺乏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系架构。

      其次是产品和技术陈旧,制约着老字号的价值提升。一些老字号企业提供的产品,从品种、工艺到包装几十年都没有变化,无法适应现代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市场逐渐萎缩。

      再次是、人才流失,降低了老字号的发展活力。老字号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融资渠道狭窄,导致长期以来设施设备无法更新,技术手段没有改进。优秀人才大量流失,社会上的人才又难以引进。

      最后,也是老字号品牌日渐消沉的关键原因,是品牌传播意识淡薄,常年失声于市场和消费者,导致品牌逐步被人们淡忘。

      老字号企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无法效仿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但很多老字号经营者忽视了对老字号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不注重运用自己独有的文化去塑造品牌、宣传品牌,不注重运用品牌优势寻求进一步发展,而是固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传统观念,对外宣传不够,营销渠道不广,市场需求难以扩大,品牌价值和品牌效益逐步减少。

      简言之,缺钱、缺方法、缺知名度是老字号复兴面临的三大阻碍,而针对上述三大老字号发展难题,振兴计划集中多方资源,通过引导企业、媒体、资本的“三个抱团”,全面、有效地给予老字号企业支持,为老字号的崛起找到了切实有效的出路:

      相比外国品牌,中国品牌即便佼佼者亦处于弱势,需要彼此之间团结合作,互相支持。由老字号中经营发展良好的佼佼者为范例,用其成功经验引领老字号群体的整体进步。计划发起单位之一的全聚德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联合北京稻香村、御食园共同在机场、高铁站等场所共同开设门店。

      在振兴计划的组织下,在同仁堂、全聚德、东阿阿胶、青岛啤酒等十余家老字号龙头企业的牵头下,“中华老字号振兴计划联席会议”正式成立。老字号企业之间开始了相互走访、学习,并在业务上开展优势互补的合作。比如稻香村集团与东阿阿胶就谋划开发阿胶糕点产品等。

      长久的经营不善,让众多老字号陷入了、造血无门的境地。即便传承人有意图重振品牌雄风的决定,也往往受阻于有心无力的尴尬。

      面对这一痼疾,振兴计划携手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以前海梧桐等投资机构为发起者,共同组织了国内首次专门针对老字号企业群体的投资对接活动——“中华老字号融资路演”。同时联合数十家国内投资基金,筹划成立“中华老字号投资基金”,并先后走访、考察了北京、四川、湖北等多地老字号,意欲在资本层面予以有振兴意愿、基础较好的老字号支持,帮助它们走出“缺钱”泥淖。

      对老字号的束缚,还体现在媒体传播的失声。在这一问题上,振兴计划同样采用抱团的方式予以化解。

      在品牌传播上,振兴计划发挥自身媒体资源优势,联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央广、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等中央媒体,新京报、大河报、羊城晚报等地方都市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等市场财经媒体,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等网络门户,以及海外友好媒体,构建起一个覆盖中外的全媒体矩阵,对行动本身以及各老字号风采、发展成就、行业共性问题等,持续不断地进行了采访报道,将“老字号振兴”打造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现象级事件。

      2016年9月28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播发中华老字号振兴计划启动仪式。

      2016年12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中国政府网”,全文刊登“中华老字号振兴计划”启动仪式及活动内容;

      2017年1月12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第61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提升中华老字号品牌质量”建言献策。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主持会议并讲线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7年5月10日首个中国品牌日当天,人民日报整版刊发《擦亮中华老字号》专题报道,其中就老字号产品创新等问题,采访中国国家品牌网。

      同年11月10日,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5号)和商务部等16部门《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流通发〔2017〕13号)精神,完善中华老字号名录,实施动态管理,商务部决定组织开展中华老字号企业专项调查;

      2018年7月开始,人民日报开设中华老字号系列专题报道,用多个整版版面,报道中华老字号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中国国家品牌网总结中华老字号振兴计划的相关经验,为本次报道提供了积极支持……

      在媒体矩阵的集中报道下,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各门户网站自媒体号的二次发酵下,全社会掀起了延续至今的关注老字号发展的舆论热潮,为老字号乃至中国品牌的全面崛起,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老字号们也从中深受启发,加快了走上互联网、推出新产品、从里到外与时代紧密相随的创新进程。

      从遭人遗忘,到万众关注,从消沉没落,到四方相助,中华老字号振兴计划通过对当代媒体趋势与特性的把握与协作,借力媒体矩阵,为中华老字号吹响了复兴的号角。同时,也为下一步从整体上提振、助益中国品牌,积累了宝贵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晚,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共同指导,中国国家品牌网、新华网、湖南卫视联合制作,伊利冠名赞助的“中国品牌年度盛典”在湖南经视、新华网、芒果TV同步播出。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以品牌为主题的大型电视节目,该盛典集中呈现了优秀中国品牌的技术突破、创新产品以及重大工程,突出展现代表性中国品牌的风采,拉近中国品牌与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距离,提升其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本次盛典的最大特色,在于晚会展示的主角不再是演艺明星,而是最具代表性的众多中国品牌。盛典借助多种艺术形式及现代舞美技术,全面呈现了中国中车、三峡集团、北汽新能源、北斗导航、伊利、科大讯飞、好孩子、北冰洋等中国品牌,在技术突破、产品创新、重大工程、社会责任、国际化发展等领域的成绩。

      盛典现场还公布了由中国国家品牌网、新华网和湖南卫视共同发起的“我喜爱的中国品牌”评选活动的投票结果。此次评选是在首次发布的“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入围品牌基础上,历时一个月,由近3000万全国网友投票选出。最终评选结果的各行业前三名在盛典现场进行了发布。

      品牌而非明星成为一场晚会的主角,网络+电视、党媒+卫视的创新组合,都体现出中国国家品牌网对于时代主题的精准把握,同时也再次发挥出媒体矩阵“跨媒体组合”那强大的传播效应。

      因为一个品牌的时代,已经到来。无论对于这个国家,企业,还是每一个普通消费者,品牌都将是未来我们生活中最大的关键词之一。

      改革开放之初,物质相对匮乏,人民的消费能力普遍不高,生活的目标还停留在“吃的饱”、“有就行”的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化,中国的大门敞开,外资品牌开始渗透到中国的各个领域,从饮食到家居,从穿戴到出行。在外国品牌的映衬下,国货的短板显而易见。作为后发国家,我国国民经济各产业的起步都相对较晚,加上资本薄弱,政策法规不成熟等,导致中国企业只能通过“模仿”外资产品,减少成本,从而降低价格以获得在市场上的生存空间。久而久之,中国产品就成了 “山寨假货”“质次价低”的代名词。

      不过,伴随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企业的质量意识也开始觉醒。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可同日而语。中国人的消费意识也从“有就行”到“质量好”再到“选品牌”的转变。对于国家层面而言,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品牌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是衡量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之一。

      品牌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前些年,中国的GDP主要受到投资的拉动作用,但是近年来,投资贡献率不断下降,消费升级贡献上升,在GDP增长中,消费所扮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实际上,中国和美国的GDP差距中,最大的就是消费。而品牌正是拉动消费最好的抓手。品牌毫无疑问可以激活一个行业及其关联行业,带动消费,为整个行业注入生机,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万品来朝”的局面,大量的外国品牌涌入中国,不仅挤占着国内的市场份额,而且上演着一场场外国品牌吞并本土品牌的大戏。外资品牌的侵入为中国品牌带来了资金、技术的扶持,但也挤压了中国品牌的生存空间,甚至通过收并购将中国品牌雪藏。

      对于起步晚,基础薄的中国品牌而言,必须奋起直追,自立自强,不仅要打造出令民族骄傲的品牌,更要着眼全球,走向世界,拿出令世界认可的品牌。不过,中国品牌与外国品牌历史遗留下来的差距影响至今,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质次价低”而国外品牌“物美质优”的印象还没有彻底改观,在消费时依旧倾向于相信国外品牌。

      如何逐步扭转国货不如洋的消费认知,个体孱弱的中国品牌需要团结起来,携手亮相,将自身四十年发展成就与社会贡献,向全社会进行集中、统一的全面展示。中国品牌必须行动起来,积极发声,让消费者了解中国品牌的发展现状,向消费者展现中国品牌的发展成就,弘扬中国品牌正能量,传递中国优秀品牌的文化,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相信国货。

      要完成这一工作,媒体传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一直以来,中国品牌的传播宣传,都停留在企业层面的各自为战,单点发声。不仅势单力薄,难成效应,亦经常出现相互攻讦、海外市场同胞相争的消极现象。

      一盘散沙的格局,显然无法符合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打造大国形象的需要。在中国国家品牌网看来,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是平面、电视还是网络,媒体在承担日常新闻传播、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更需要发挥在品牌打造上的重要作用,通过集体的力量,助力中国品牌的壮大成长,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月10日的一场盛典,正是中国国家品牌网联动各方主流媒体力量、共同推动中国品牌的一次有益尝试。它不仅为大大小小的中国品牌注入一针强心剂,鼓励中国品牌自立自强,更向中外展现中国“品牌强国”的魅力风采。

      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中国品牌的打造,助力中国企业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同时也将中国崭新的形象展现给世界。中国国家品牌,也将一如既往地与包括媒体在内的各方精诚合作,为中国品牌时代的到来,做出贡献。

      在国家扶贫办的指导下,由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共同主办,中国国家品牌网承办的“一县一品”品牌扶贫行动正式启动。北京老农部落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等分别作为企业发起单位等参与本次行动。

      这项以品牌推动扶贫攻坚工作的综合性扶贫行动,将整合政策、资本、媒体、渠道等多方资源,帮助老区贫困县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探索实践支持老区贫困县脱贫攻坚、农(副)产品品牌扶贫的方法路子。行动初步考虑持续三年,力争打造100个老区县优质农(副)产品品牌,扩大“一县一品”品牌扶贫社会效应。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发展中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农村就是发展最不充分、贫困问题主要集中的地方,目前仍有4000多万的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脱贫。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乃至社会稳定的根基。在人民食品消费水平快速升级的今天,产业现代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品牌严重稀缺的中国农业,显然无法满足这股由十几亿人掀起的、以品牌为关键词的消费狂潮。

      可以说,经济从质量时代向品牌时代迈进,这为产业扶贫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向贫困地区一直存在的产品质量不高、品牌意识与能力不强等老问题提出了挑战。

      反讽的是,气候多样、水土优良的960万平方公里神州大地,自古便是物产丰饶之地。洛川苹果、五常大米、西湖龙井、赣南脐橙,这些农产品品牌如一颗颗明珠,散发着中华农业文明的魅力。数据显示,我国品牌农业创建从起步到壮大,取得了许多成效。截至2016年底,农业部已认证登记“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10.8万个,农产品注册商标已达240余万件,为培育农业品牌奠定了基础。

      然而,从品牌的角度来看,我国农业还是产品多、品牌少,普通品牌多、知名品牌少。不少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却缺少一批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以茶叶为例,尽管这些年也出现了一些特色突出的茶叶品牌,但是总体上跟产茶、加工茶比较强的一些国家品牌相比还有差距。因此,业内有“千家茶企不敌一家立顿”的说法。

      没有产不出的产品,只有卖不出的商品。据农村农业部调查显示,当前农民不论是种植还是养殖,收入都不是很稳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品牌,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

      目前,除了极少数知名品牌外,多数农业品牌影响力还仅停留在局部地域,跨省跨区域的品牌不多,国际知名品牌更少。一些本来具有优势的区域公用品牌,由于保护机制不健全,无法持续保持影响力。一些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常面临着假冒困扰。“天下大米假五常”,话虽夸张,却道出了五常大米近年受到大量假冒产品冲击的现实。同时,我国农产品品牌结构不均衡,初加工产品品牌多,精深加工、二次增值的产品品牌少。

      解铃还须系铃人。品牌缺失带来的中国农业与扶贫难题,同样需要品牌的打造予以化解。

      “一县一品”品牌扶贫行动,将注重打造规模农业、品牌农业。通过区域品牌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为贫困地区带来长期收入。从四大方面为贫困老区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一是品牌打造,包括品牌顶层规划、产品定位、视觉设计、供应链能力、标准制定等;

      二是建立销售渠道。行动将联合天猫、老农部落等电商平台,和各大商超、机关单位、连锁餐饮机构等线下渠道,搭建一体化电商采购扶贫体系;

      三是品牌传播。行动将邀请各大媒体、明星、企业家、专家等共同走进贫困县,形成传播热点;

      四是资本导入。行动将与有意参与品牌扶贫的企业与资本机构,共同成立专项基金,投资贫困老区农产品品牌。

      行动启动后,中国国家品牌网先后组织了7场选品对接会。全国50多家贫困县的政府领导和企业家,携带当地特色农产品,与来自农业、渠道、资本、品牌等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对接。最终,31家老区贫困县与中国国家品牌网、一县一品企业发起单位“老农部落”签订了合作协议。

      针对我国农产品在包装设计方面的薄弱,中国国家品牌网联动国内知名设计公司洛可可、正邦等单位,组成一县一品国家品牌设计中心,专门为签约县的农副产品,打造符合当代消费者审美和潮流风格的视觉形象。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品牌网组织相关单位代表,走进江西石城等老区贫困县,深入走访当地产业状况,为本地农产品实现品牌化突围、走向全国市场出谋划策。

      此外,在5月10日中国品牌年度盛典上,中国国家品牌网还专门设置了“一县一品”品牌扶贫行动公益环节,相关领导、行动企业发起单位以及8个贫困县代表参与了环节互动。一县一品行动各方向全国观众承诺,扶贫行动将充分挖掘老区贫困县的优势资源,持续3年,着力打造200个老区贫困县的优质农副产品品牌。

      围绕一县一品各项行动,中国国家品牌网媒体矩阵,国务院官网——中国政府网,新华社、人民网、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中新社等中央媒体均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报道。

      和中华老字号振兴计划一样,借助媒体矩阵,一县一品成功将“中国农业品牌化发展”打造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扶贫攻坚工作的最终胜利与“三农”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习指出:“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同时,他还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三个转变”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打造品牌经济的重要性。

      好的故事,离不开历史的积累与世代的传承。中国品牌的历史,与这个国家一样悠远。然而,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品牌留下的相关记录却异常稀少。即便是历经沧桑的老字号,留存于世的影像和文献资料亦十分有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既有世事变迁、战火动荡,亦在于中国历朝历代对于商业的一贯轻视与压制,鲜有专门的官方与民间机构,在记叙帝王功德、自然现象、儒学军征之外,留下中国商业与品牌的详实印记。

      遗失断代的结果,便是与西方商业社会相比,中国品牌今天的发展,面临着历史经验的缺失。大部分生于解放后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品牌,急需在这个外国强势品牌步步进逼的历史关口,得到成功经验指引。另一方面,一大批优秀中国企业的品牌发展成果,亦需要在官方层面予以肯定与留存。从当下开始,接续、开辟中国品牌史的新篇章,惠及子孙后代。

      为了响应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号召,充分发挥品牌领域最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的传播作用,中国国家品牌网在国家级档案主管单位的指导下,推出“中国品牌档案”,还原品牌的发展轨迹,记录品牌的成长印记,累积品牌的发展经验,构筑品牌发展动力,指引品牌正向发展。

      《中国品牌档案》将以记录品牌发展、保存品牌历史、传递品牌经验为目的,以讲述人讲述结合品牌发展的重大事件、人物、物件、图片、影像和文献,全面展现品牌的发展历程、代表性产品技艺、对中国品牌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等。同时,中国国家品牌网还将联合权威出版机构,编纂《中国品牌发展年鉴》,收录代表性中国品牌年度表现,展现中国品牌本年发展成绩,并与党媒舆情中心共同制作《中国品牌发展报告》,供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与研究机构参考。

      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与中华老字号振兴计划、中国品牌年度盛典、一县一品等项目一样,中国国家品牌网将组织国家级媒体、省级媒体、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组成媒体矩阵,围绕“中国商业智慧的传承与发扬”等主题,集中、广泛加以传播,在全社会营造弘扬中国品牌发展成就、支持中国品牌复兴的舆论热潮。

      依靠联结党政、市场、地方、海外,横跨平面、电视、网络、移动等多方传播资源所打造的媒体矩阵,中国国家品牌网不仅实现了中华老字号振兴计划、中国品牌年度盛典、一县一品品牌扶贫行动以及即将开展的中国品牌档案等推动项目,在社会影响力上的最大化,更为迷茫犹豫中的中国品牌,树立了可资借鉴的模式样本。未来,愿有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加入,为中国品牌的崛起与扬帆出海,奉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