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1 17:23 来源:PG电子奶茶 阅读次数:
2023年11月23日10:00,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发布内容:介绍和解读我省农业农村部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方面的进展情况和成果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第七场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重点介绍我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与我的同事一起,向大家介绍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有关情况。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向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河南“三农”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农村大省,始终牢记习对河南提出“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的殷殷嘱托,立足河南实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牢守住确保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坚定抓好粮食安全这个头等大事,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保障,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1300亿斤,小麦单产、总产稳居全国第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粮食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1.61亿亩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330万亩,让更多“靠天田”变成了“高产田”。今年在全国率先探索“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推进模式,到“十四五”末要建成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目前已建成292万亩,推广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配套融合,预计可增加粮食产能33亿斤以上,力争到2025年粮食产能跨上1400亿斤新台阶。今年河南省遭遇与夏粮成熟期高度重合、多年不遇的“烂场雨”和秋粮收获期的“华西秋雨”,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攻坚克难、抗灾保粮,奋力实现了夏粮产量710.02亿斤、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秋粮增产夺丰收行动效果明显,秋粮产量预计超600亿斤,全年粮食总产预计将继续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截至10月底,全省能繁母猪存栏385.3万头、居全国第一位,处于农业农村部规定的绿色合理区间,前10个月累计外调生猪2862.6万头、全国第一,蔬菜、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
二、坚定抓好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做足做活“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召开了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出台18条措施支持绿色食品业加快发展,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被认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32个、居全国第二位,累计创建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12个国家级、100个省级、274个市级、278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建设9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8个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95个,在稳定牧原、双汇、三全、思念等行业旗舰优势的基础上,又培育出蜜雪冰城、卫龙、千味央厨、金丹科技等一大批新锐企业,持续巩固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全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的支柱地位,植物工厂、认养农业、AI农业等新业态百花齐放,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方便酸辣粉市场份额占全国80%以上,休闲农业经营收入和乡村旅游人数基本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三、坚定抓好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一方面,用好科技这一利器。种业振兴成效显著,小麦、花生育种水平国际领先、供种能力全国第一,中原农谷建设成势见效,初步构建了“1+1+1+2+N”政策体系和“管委会+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运作模式,53个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74家种业企业已入驻农谷,成功举办2023中原农谷国际种业大会,加快打造国家级、国际化农业创新高地,中原农谷和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科技城一起构建形成了全省“三足鼎立”的科技创新大格局。技术装备加快迭代升级,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5G+智慧农业、智能灌溉、苗情监测等一大批数字农业场景加快呈现,中原传统农业正在向智能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另一方面,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省农村集体资产3934.2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209.5亿元、占比30.7%,有经营收益的行政村占比达81.1%,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3万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6.5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12.6万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
四、坚定抓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全国率先出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设计河南、美丽乡村”为引领,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人居环境常态化整治提升为主抓手,启动“千村万户”乡村设计精品示范行动,创建20个乡村建设示范县、100个示范乡镇、1000个示范村,兰考县、长垣市等10个县(市)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树立运营前置、经营乡村、农民主体理念,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新改建农村公路8576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3.8万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2%,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6.3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5%,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所有行政村和97%的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7.7%,乡镇和农村热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深化“五星”支部创建和“三零”创建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创建,乡村治理体系得到持续完善,广大乡村的发展潜力正在被不断激活,今年我省新增返乡创业16.38万人、累计55.33万人,新增带动就业99.47万人、累计269.15万人,形成了“凤归中原”促振兴、返乡创业奔共富的生动局面。
五、坚定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推动农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兴产业促就业,加快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实施帮扶产业项目3914个,持续强化农民技能增收、经营增收、财产增收、转移增收,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聚力打造“豫农技工”“河南护工”等“豫字号”品牌矩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52.2万人次,新增持证技能人才403.2万人,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18元、同比增长6.8%、高出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农村平均每百户居民拥有家用汽车39辆、空调135台、热水器84台,全省4000多万农民群众正在意气风发地奔向共富新征程。
谢谢孙厅长全面详实的介绍!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党的二十大对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了全面部署,请问在加快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方面,河南有哪些做法和成效?谢谢。
感谢你的提问。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开好局、起好步,我们系统谋定“1716”工作抓手,奋力开创我省三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第一,编制“一个规划”。就是《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规划》,这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部署的具体行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强省建设,楼阳生书记、王凯省长亲自研究安排,指导农业强省规划编制。目前,我们正在按照相关部署稳步推进规划编制。
第二,实施“七大行动”。一是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3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400万亩,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农业机械得到落地推广。二是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中原农谷”建设为主抓手,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成投用,中原农谷累计培育新品种122个,“新麦26”推广面积超过600万亩,居全国超强筋小麦种植面积第一位。三是实施万亿级绿色食品集群培育行动。聚焦建设地力“加油站”、推进种养“一体化”,建设绿色种养循环示范产业园,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聚焦小麦、生猪、肉牛、食用菌、中药材等20个优势特色,推进延链增值、赋能增效,抢占冷链食品、休闲食品、特色功能食品等行业新赛道,建成全国重要的预制菜生产基地。四是实施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行动。做强生猪产业、做大牛羊产业、做优家禽产业,建设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前三季度,全省肉蛋奶总产量达到867万吨,市场供应稳定。五是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当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现代设施种植、畜牧、渔业建设三个专项实施方案,推动设施农业提质增效,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六是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以13个专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提高村庄规划布局合理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示范创建参与度,今年新创建5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累计达到10个。七是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突出抓好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培育,新增国家示范社123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发展到7769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100家。
第三,坚守“一条底线”。就是坚决守住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稳慎推进农村改革、防止规模性返贫、涉农领域安全生产等红线底线。
第四,打造“六大平台”。以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为基础打造大良田平台,以“中原农谷”建设为牵引打造大科创平台,以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打造大产业平台,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为重点打造大服务平台,以农业农村数字化应用为内核打造大数据平台,以“设计河南·美丽乡村”为引领打造大乡建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抓实抓好“1716”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贡献更多力量。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作为“中原粮仓”,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请问,今年我省粮食生产形势如何,能否实现稳产增收?谢谢。
感谢你对我省粮食生产的关注。我们牢记习殷殷嘱托,自觉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抓好粮食生产,在关键点上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全力保障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在今年我省夏粮成熟期遭遇多年不遇的“烂场雨”情况下,省委、省政府锚定全年粮食总产目标,把秋粮单产提升作为“以秋补夏”、守牢底线的重要抓手,形成上下同心、齐抓共管的局面。聚焦关键作物、重点环节,早谋划、早布局,抓好关键措施落实,有效推动秋粮单产提升,成效明显。目前秋粮已丰收到手,全年粮食总产预计继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抓好秋粮生产:
一是立足打牢基础,狠抓密度提升。组织省种业服务中心、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专家,根据生产实践和品种表现,筛选出一批耐密玉米、大豆品种,推介给各地。在全省18个省辖市,征集近年来玉米密植高产典型,详细列出种植品种、种植密度、行距株距、管理措施等,提前发放到全省各地,为增加密度提供参考。发挥新闻媒体、移动终端等作用,广泛宣传。今年全省玉米平均种植密度4500株,较常年提高300株左右,示范区种植密度达到5000株以上。
二是立足由点带面,强化示范引领。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做法,统筹利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绿色高产高效行动、规模粮油主体单产提升等资金4亿多元,支持15个玉米县、5个大豆县整建制开展创建,建设一批百亩试验区、千亩高产区、万亩示范区;在55个粮油生产大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通过项目带动,引领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豫北豫中豫南等地多个高产示范区玉米单产突破1000公斤。
三是立足均衡增产,抓好配套技术落实。成立18个秋粮专家指导组,分包18个省辖市,建立“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工作模式,做到专家到田、技术到人、良法落地。抓住玉米拔节期,对高密度玉米地块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普遍开展化控,尤其是密度超过6000株地块,落实两次化控措施。指导农民在玉米喇叭口期普遍进行追肥,对实施单产提升的地块,利用水肥一体化设施,以水带肥分期分3次追肥。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提前下达4亿元“一喷多促”资金,并利用规模经营主体粮油单产提升项目资金2000万元,集中采购药肥,以玉米南方锈病防控和后期“一喷多促”为重点,开展大规模统防统治,有效遏制病害流行蔓延、防止玉米早衰。
今年全省麦播已于11月中旬结束,小麦面积持续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下一步,全省上下将把小麦冬前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
一是着力抓好冬前管理。以培育冬前壮苗为目标,及时查苗补种,确保苗全、苗齐、苗匀,突出抓好晚播弱苗促弱转壮和旺长麦田控旺转壮,努力培育冬前壮苗。
二是加强病虫草害防控。利用冬前化学除草有利时机,在气温适宜情况下,适时开展化学除草。同时,做好病虫害监测防控,压低冬前病虫基数。
三是强化寒潮天气防范。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潮来临之前根据土壤墒情情况及时浇水,防止冻害发生。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产品生产、消费和调出大省。想了解一下,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谢谢。
感谢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近年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四个最严”要求,严格执行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坚持“保安全”“提品质”两手抓,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压实各方责任,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人管、管得好。在压实政府属地责任上,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对各地的食品安全考核、质量工作考核和实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域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推动以县域为单位建立责任明晰、监管有力、执法严格、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在压实部门监管责任上,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针对我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小、散、多的实际,建立了乡镇村农安工作网格化管理制度,1791个乡镇设立了监管站、4.4万个行政村配备了专兼职协管员。经常性开展巡查检查、质量安全监测,从源头上把住食品安全关。强化与市场监管部门协作,构建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机制。在压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上,以蔬菜、水果、活畜禽、禽蛋、养殖水产品为重点,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建立完善合格证+追溯码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模式,使合格证成为农产品来源明晰的“出生证”、上市销售的“通行证”、质量安全的“保证书”。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实施信用分级监管,曝光违法行为,增强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意识,做到“不合格、不上市”。
二是推动标准化生产,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认真落实“标准河南”建设任务,今年发布农业地方标准65项,现行标准存量617项。大力推动农产品质量提升,全省有效期内绿色优质农产品3604个,比2020年底增长了41.38%。申请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1个,总面积占全省耕地的13%。
三是聚焦重点品种,开展集中整治。针对韭菜、牛羊肉、禽蛋、鲈鱼等重点品种,持续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农药兽药使用减量行动和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行动。今年以来,开展定量监测14.32万批次、速测214.5万批次,及时发现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
四是强化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聚焦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药物、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常规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主动出击、严查严处,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今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58万人次、检查经营主体5.35万家次,有力打击和震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欢迎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主动地关心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共同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共治共享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河南是农业大省,想了解一下,具体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今后又有哪些打算?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和美乡村建设的关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也进行了专门部署。
省委、省政府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高度重视,做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我们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主要做了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省委、省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来打,已经连续多年列入全省的民生实事,进行强力推进。特别是去年以来,楼阳生书记、王凯省长亲自谋划推动“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一大批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目前,我省农村垃圾基本上实现日产日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稳居中西部省份前列,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70%,已建设“美丽小镇”500多个、“四美乡村”1万多个、“五美庭院”183多万个,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连续5年受到了国务院激励表彰。
二是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乡村建设推进会,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和13个专项行动方案;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专班工作机制,负责统筹推进15项重点建设任务。同时,开展为期两年的示范创建活动,每年在全省选择20个县、100个乡镇、1000个村作为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单位,为全省和美乡村建设提供示范样板、树立行业标杆。
目前,全省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所有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车,农村的集中供水率达到9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5%,有45%的村支部达到了三星以上标准,有70%的乡镇和行政村达到了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全省平安乡镇、平安村的数量一直稳定在80%以上。
第三是积极开展路径探索和机制创新。我们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和美乡村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机制模式。比如:新乡市的“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模式、“三通一规范”节本增效模式,洛阳市的“供排水一体化”运营模式,兰考县的“五融三用一管控”洁美乡村模式等,这些创新模式和经验做法,为全省、全国其他地方的乡村建设,提供了河南经验、贡献了河南智慧。
如今,我省有很多农村,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持续打响“生态牌、乡愁牌、田园牌、民俗牌”,不断推动“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的蝶变;有很多村庄是:“小桥流水人家,户户庭院鲜花”,这些美好的田园慢生活,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心乡村、走进乡村、建设乡村。
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重点结合各地的村庄实际,进行分类创建、逐级提升。一是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打造一批“五大振兴”能够整体呈现的“和美村庄”。二是推动一些基础条件一般的村庄,深化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管护机制,把这些村庄打造成干净、舒适的“洁美村庄”。三是对一些基础条件薄弱的村,重点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让村庄首先干净起来、整洁起来,建设成“达标村庄”。
我们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不断努力,河南的乡村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宜居,会越来越有吸引力,“老家河南”也会越来越有魅力。谢谢!
我们知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请问党的二十大以来,河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进展及成效如何?谢谢。
谢谢你对巩固脱贫成果的关注。习指出,“党中央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党中央最关心的一件大事”,强调“乡村振兴工作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做,首先要巩固脱贫成果,巩固住再往前走,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责任大。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着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一是紧盯监测帮扶,有效防止返贫致贫。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持常态化监测与集中排查相结合,今年全省集中排查农户近2000万户,把符合监测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范围,监测对象规模居全国第2位。对每户监测对象明确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为帮扶责任人,精准落实开发式、兜底式帮扶措施。目前,全省监测对象户均享受帮扶措施5个,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率47.9%。
二是紧盯政策落实,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学生应返尽返,低收入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不低于528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145.5万脱贫人口、40.5万监测对象纳入低保或特困兜底保障。
三是紧盯群众增收,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实施田园增收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开展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乡村服装产业“百镇千村”行动和设施蔬菜产业项目改造提升试点、项目资产与农业社会化服务衔接试点,“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另起炉灶一批”产业项目。今年全省实施帮扶产业项目3914个,带动增收104.45万户次。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全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就业233.6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3.74%。今年前三季度,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61元,同比增长7.2%,比全省农村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
四是紧盯资金项目,着力提高惠农效益。坚持资金投入总体稳定,截至11月20日,今年中央、省、市、县四级共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13.98亿元,全省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13278个;全省扶贫项目资产(含帮扶项目资产)43.42万个,资产规模1609.18亿元,持续发挥惠农效益。
五是紧盯社会帮扶,广泛凝聚工作合力。全省驻村工作队1.1万个,驻村干部3.9万名,其中1.4万名,持续落实“五天四夜”工作制。中央25个单位、省直194个单位参与定点帮扶,4个经济实力较强的省辖市结对帮扶4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53所省属高校“一对一”结对帮扶脱贫县,1万余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不断提升帮扶实效。深化消费帮扶,今年1-10月全省组织购买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副产品764.31亿元。
下一步,将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压实各地各部门责任,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贡献力量。谢谢。
农业机械化是夯实“三农”基础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想了解一下,当前我省农机化发展情况以及下一步有哪些发展展望?谢谢。
非常感谢你对农机化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大家知道,农机装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最关键、最根本的支撑,建设现代农业关键在农机。近两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农业强省的决策部署,以培育先进农机装备产业链为抓手,固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提供了坚实支撑。发展成绩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全省农机总动力1.086亿千瓦、居全国第二,拖拉机 327.5万台、配套农机具723.9万台,均居全国第一;稻麦联合收获机24.8万台、玉米收获机9.4万台、花生收获机10.1万台,居全国第一方阵;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小麦生产、玉米生产、花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2、农机化、信息化加快融合。智能农机装备进入农业生产一线,全省试点推广农机自动导航系统近4000台,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的农机,已在露地蔬菜、特色经济作物生产中规模化应用。“河南农机云平台”上线运行,实现作业面积核算、作业轨迹查询、农机精准调度、就近维修服务等,作业效率明显提高。
3、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全省农机服务组织1.38万个,从业人员15.4万人,其中农机合作社7643家,农机社会化服务正在由耕、种、管、收向产地烘干、产后初加工、农资集采集用、技术示范推广、信息咨询服务、线上产品销售等领域延伸。
4、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近两年,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近40亿元,加大对智能农机、复式农机、高端农机、急需农机的补贴力度,新增农机具44.97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9.6万台,粮食烘干机1255台,受益农户42.2万户,带动投资159.6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着眼农业急需、农民急用,坚持链式谋划,综合施策,持续推动农机化再上新台阶,重点在5个方面发力:
1.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上,发挥好农机装备的支撑作用。在春耕生产、“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组织抓好耕种收管、抗灾救灾等农机服务保障,突出抓好粮食机收减损、高质量播种、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等工作,提升粮油作物单产。
2.在推广先进农机装备上,发挥好补贴政策的激励作用。持续加大山区丘陵、果园菜地、设施农业、特色经济作物等领域的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建立平急两用、合作联营、购买服务等机制,提高补贴标准,切实增加履带式收获机、烘干机、水泵等应急救灾物资储备。
3.在补齐短板弱项上,发挥好农机产业联盟的协同作用。认真落实《培育壮大先进农机装备产业链行动方案》,联合农机装备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成立农机产业联盟,坚持“一大一小”加智能化方向,协同攻关,破卡点、提质量,加快补齐农机短板。
4.在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上,发挥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关键作用。加快研究制定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粮食烘干中心建设方案,着眼平急两用,制定标准,合理布局,全面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科学防灾、有效抗灾、有序救灾。
5.在推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上,发挥好信息化的数字赋能作用。建设“河南数字农机”,将农机装备、农机合作社、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农机监理等纳入农机智能化管理平台,推动农机事务“一网通管”,实现农机精准调度。同时,我们将持续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创建,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谢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发布会结束后,可以与省农业农村厅以及省乡村振兴局联系,进行采访了解。
媒体朋友们,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农村大省,我们始终牢记领袖嘱托,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奋力为建设农业强国展现更大担当、贡献更多力量。在此,希望新闻媒体的朋友们持续关注和支持我省“三农”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做好宣传报道,积极展示河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的生动实践,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营造良好氛围!pg电子模拟器试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