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1 17:23 来源:PG电子奶茶 阅读次数:
2019城事设计节在上海番禺路发起,以「漫步番禺」为主题,并以「小招牌改造计划」为主要实践项目:希望透过一个小小招牌,帮助商家梳理自己店铺的品牌形象,从认识自身、认同与街道的联系开始,让商家更有归属感,让街道更美好。
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一年多时间内,小招牌计划完成了从实地调研、设计征集、开展工作坊、设计沟通、选样与施工、商户回访等工作。
除了改造成果外,小招牌改造的过程同样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城市中小小店招体现出的丰富性: 大到城市管理的制度、社区店主与管理者、房东、消费者的关系、城市店招的生产系统,小到小店主对品牌与服务的认识、招牌的材料与制作,等等。
我们邀请大鱼营造以参与式的工作方法推进整个改造项目,我们始终相信,每一次街区微更新都应该是创造一个接触地带。除了最终呈现的改造成果,这个接触、打开甚至是矛盾的过程的所有呈现都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价值。
上海番禺路始建于1924年,旧时称哥伦比亚路,是长宁区最重要的四条马路之一。这条近100年历史的马路见证着城市发展和变迁,新旧融合赋予了番禺路别样的风景。
由上海达人格里董带队的「走街番禺」活动从上生·新所出发,除了大家熟知的孙科别墅、邬达克故居等,更有新发现。
▲ 建于1935年的开滦煤矿大班住宅是在番禺路的英国乡村别墅建筑,临近新建的住宅楼是烟囱的神还原。(左图)
▲「哥伦比亚路」时期竖起的电线杆仍存在于马路上,它和夏天的梧桐叶子融为一体,不经人介绍,它就被当作树干。(右图)
沿着番禺路漫步,我们可以看到像上海影城、上生·新所等大型街区建筑而出现的大招牌, 也有传统沿街店铺的一家挨着一家的连续招牌,还有隐藏在社区里的小店,有人情味儿的小招牌。但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用横幅、广告喷布制作的临时招牌,他们出现在街道招牌整治之后,是商家招牌被拆除后的临时设计。
作为一条历史街道,从招牌的字体和工艺上,番禺路的招牌景观也同样是新旧融合。
我们对番禺路近100个商家进行了筛选,最终选定改「小招牌」— 「小店铺的招牌」。这些小店担负起了一个社区最基础的消费需求,超市、打印、小餐饮,便捷且便宜,满是人情味儿。比如「丽珠烟酒店」,蒋大哥和他妻子在这里经营。店铺在幸福集荟的旁边,再往旁边是洋气的面包店Fascino。
当时,蒋大哥的招牌因为整体尺寸过大和年久失修被拆除,他们用最简单的方式临时补上了招牌,红色横幅格外突兀。「原来我们店的招牌很大气我很喜欢的,到了晚上对面酒吧有很多老外出来我们这里买烟。也有老外来买酒,他们去别人家做客都喜欢带一瓶酒。」
蒋老板一家看店要看到凌晨两三点,他们的女儿放学或周末有时也会在店里写作业。像丽珠烟酒店这样,急需替换临时性招牌或存在招牌不合规现象的,我们一共挑出4组共10个店铺,作为这次小招牌的改造对象。
2019年7月,我们正式在线上发起「小招牌改造计划」的设计师征集。 (点击回顾)一经发出,短短几天,从全国收到了包括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等各个行业的设计师报名参与。在上海最热的时候,将近20组设计师从各地赶来了解番禺路的实地情况。经过这一次的见面沟通,最终确定了团队(点击回顾)。这些年轻的设计师团队有的是在职建筑师,有的从事品牌、视觉设计工作、也有独立设计师。
相信关注城市设计的人们很熟悉都市酵母,它的发起人 Agua 老师也多次受邀作为城事设计节的论坛嘉宾。2019年「小招牌改造计划」,我们终于正式邀请都市酵母团队加入项目,一系列有关城市美学、招牌设计与商家沟通的工作坊,在2019年8月正式展开。
跟都市酵母所做的「温暖」行动一样,Agua 老师也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感动的人。我们每一次听到她的分享都感动落泪。
她分享的「有勇气挑战现在,才有丰富的未来」这句话也成了大家争相发朋友圈的经典照片。
工作坊一共组织了三场。第一场是设计师和从业者工作坊, 通过案例讲解让大家理解招牌与城市、招牌与街道、招牌与经营的关系。
工作坊上,新华街道城市综合管理中心的朱春蓉主任为大家分享了关于招牌设置的规范;上海营邑城市规划设计与大家分享了在为徐家汇街道制定「户外招牌导则」时,他们实际工作中的观察与思考。而周育如老师则通过几个案例和我们分享了「小招牌改造」背后的社会价值:
3.分享了水越设计在台北开展的区域性广告物色彩计划:测色方法及根据不同区域特性而制定的区域策略。
同时也进行了街道色彩的调研。 马路的环境,除了建筑物、城市家具等实体外,色彩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捕捉和记忆的要素。
第二场是设计师和商家的见面会,我们希望以第一视角看看商家眼中番禺路现在和他们期待的样子是什么样的。设计
番禺路由谁组成?由什么决定?又可能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都市酵母计划的发起人周育如老师提出一个重要理念: 设计出好的招牌,需要以街道为整体在商家和设计师之间找到「共识」。
这种共识既需要大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彼此的专业,也需要恰当的机会让彼此打开心扉,相互了解,达成信任。
因此,在街区型改造、合作方式、设计方案的沟通等方面,周育如老师为大家呈现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案例,并且在设计师和商家第一次会面的工作坊中也全程以轻松动人的方式引导,帮助大家跨出了合作的第一步。
第三场工作坊来自三言的刘育黎老师,他针对城市招牌的文字设计的三大方面:字体和排版、色彩和样式、中西文匹配,和大家进行了分享,并建议大家可以从视觉、文化和习惯三方面来考虑让字体更匹配整体设计。
通过工作坊,设计师们也将工作方法运用到了实际设计当中。老板们对设计方案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设计师耐心地倾听并积极沟通。比如螺蛳粉店的老板小哥就羞涩地提出,希望可以把自己的形象加入自己店的品牌 Logo 中。
设计师一同在工厂与施工方探讨招牌制作材料,参观工艺展示空间。非常感谢一铭招牌,他们根据预算为每个招牌推荐合适的材料与固定节点,在一次放样一次深化调整后,每个店招都跟效果图1:1还原一样建造了出来!
2020年11月,在小招牌改造落地完成1年后,我们对参与改造计划的小商户进行了回访。如今,项目完成已3年,我们希望小招牌改造能带给店家的小事业一点点新的欣喜,但是这些都敌不过疫情,从当初计划的12家到改造完成的8家,再到现在仍在坚持的5家,我们看到更多的小商户的无奈和艰辛,疫情常态化下,希望有更多政策和社会创新能关注到他们,让他们在辛苦服务大众与营生之时,也感受到更多尊重与支持。
在实施番禺路小招牌改造计划的过程中,出现了太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议题,比如:招牌的更新改造,谁才是主体?街区景观的审美调性,到底谁说的算?招牌的设计对一家小店到底意味着什么?小商户对于街区来说,具有怎样的意义?它们又正在面临怎样的挑战?
有幸的是,改造计划让我们和参与此次改造计划的8家商户的经营者成为了伙伴,他们积极地参与着行动,也分享着各自的观点,让我们时刻感受到他们对于生活的信心,以及对于这条街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在改造完成一年后的回访中,一位老板对我们说:「招牌刚改好时,很多客人来问我招牌是谁设计的,我很得意,生意也有所好转,我甚至还想过装修室内,让环境更好一点,很可惜,没几个月,疫情就来了。」
我们一直坚信,设计能让生活更加美好,在回访中,我们感受到了行动背后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我们仍在持续关注社区商业、小招牌改造等相关议题,未来期待更多人加入进来,人人共创美好街区。
城事设计节(NNN Urban Design Festival)2017年始于上海,每年选择一个城市空间发展的新议题,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数个实践项目基地,展开深度社区营造、设计实践、学术主题论坛等策划与实践,以多方共建共创共营的模式,用创新思路解决问题,传播设计的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深圳多个公寓5折甩货,75万能拿下一套小户型,有项目近一个月卖了超300套
移英港人借口“拜山”回流香港,还称“舍不得自由空气”,网友调侃:自己作孽混不下去了吧?想回流就别装了
妹子在中国某跨境电商官网买了个面包灯越看越怪!咬了1口,整个人原地裂开...
黄多多都去美国留学了,还在反对应试教育的你线年高考月历来啦!高考前还有哪些事项?pg电子模拟器试玩在线